原标题:观赏化石展品、挖掘野外化石 ,小学生们体验当地质科考员
地质大学副研究员肖异凡老师讲解化石。陈政燃 摄 长江日报融媒体4月20日讯20日,武汉中华奇石馆携手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开设“世界地球日”科普系列活动第二场,16个亲子家庭在奇石馆观赏化石展览,接着前往中国地质大学,参观地质过程与地质矿产国家重点实验室,还在地学之光科普讲解对的带领下参观化石林并前往去江夏采集化石,用一整天的时间对话化石,收获满满。
地大岩石圈地球化学研究生党支部党员引导小学生参观国家重点实验室。陈政燃 摄 早上8点,孩子们早早抵达武汉中华奇石馆化石馆一楼,在中国地质大学副研究员肖异凡老师的带领下,参观海百合、鱼龙和三叶虫等古老生物的化石展品。“从化石上可以看到,三叶虫喜欢聚集在一起,排排走;遇到危险的时候,它们会卷成一个球,像个西瓜一样。” “那谁会吃掉三叶虫呢?”来自黄陂街小学三年级的黄少泽提问,肖异凡老师说,三叶虫生活的寒武纪时代,霸主大奇虾体长可达2米,一口就能把三叶虫给吞掉。
小学生跟随老师在江夏采集化石。陈政燃 摄 吃过午饭,在地质大学王珩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来到江夏灯风上体验挖掘化石。来自汉铁小学三年级程星怡的妈妈说,在野外采集化石,真的不容易,让孩子体验地质科考员的工作,可以让他们更加了解我们的环境和地球,十分有意义。 据武汉中华奇石馆化石专家王祥波说,今年还将陆续推出此类亲子科普活动,欢迎小学生报名,详情请关注“武汉中华奇石馆”官方微信号。(记者郭可滢 通讯员王祥波 王珩) 作者:郭可滢 王祥波 王珩 |
友链
外链
海南观察丨万物共生,共同守护多样之美 光明网丨“科目三”爆火,一个文化传播的样本 漫视界⑤|保护生物多样性守护未来福祉 潮新闻丨文化出圈何必纠结于雅俗? 海客谈丨千企同台竞技,“琼字号”靠何出圈? 当国潮遇上端午,燃动海南消费新活力 紫牛新闻|“土得掉渣”的“科目三”何以成为2023注脚之一 【地评线】桂声网评:潺潺“水脉”润田垄,把防旱落到实处细处 主播说高考(二)|AI巡考,塑造监考新格局 【理响中国·青年学习班】常念党纪这个“紧箍咒”互链
逐梦巴黎!青岛残奥会跆拳道运动员讲述备战故事 山东公布首批300名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人员 6对新人喜结连理即墨七夕上演“中式浪漫” 兩位選手逆風奪冠 彰顯香港拚搏精神 【翠袖乾坤】紅嬋伯樂的聯想 祝贺!青岛科技大学国奖取得新突破 以軍稱襲擊黎巴嫩真主黨一處導彈發射裝置 雷克萨斯将国产两款车型?官方回应:不予置评 新闻周刊丨当非遗草编遇上国际大牌 凉爽不堵车,地铁成出行首选